中藥的煎煮與服法
一、煎藥容器以砂鍋、唐瓷器為佳,不銹鋼、玻璃制品次之,忌用鐵制銅制鋁制等容器。
二、本院中藥飲片為小包裝規(guī)格,煎煮時請先去除外層塑料包裝袋(注若外包裝為白色濾紙或紗布的不需去除包裝),后用冷水浸泡20~30分鐘左右,加水適量,浸沒藥物2~3厘米即可。
三、煎藥時間應根據(jù)藥性而定,一般中藥煮沸小火煎20分鐘。解表藥、芳香類藥物不宜久煎,沸后小火煎10~15分鐘;滋補藥先用武火煮沸后,改用文火慢煎30~40分鐘。每劑中藥一般煎二次,第二次煎時間可略短。
四、煎藥量兒童每劑50~100毫升,成人每劑150~200毫升。
五、特殊藥物的煎煮方法:
1.先煎藥:煮沸15~20分鐘后,再加入其它藥同煎。
2.后下藥:在一般藥即將煎成時,投入同煎5分鐘即可。
3.烊化藥:其它藥煎成取藥汁,投入烊化藥微火煎煮攪拌溶解即可。
4.調沖藥:另外單獨煎煮后與藥液混合服用。
5.沖服藥(吞服藥):將沖服藥調入煎好藥汁或開水中沖服。
6.其它特殊藥物按醫(yī)囑煎煮。
六、每天一劑,每劑煎二次,早晚各服一次,一般在飯后服為宜。
備注:
1.煎藥時須時加攪動,注意火候,防止藥物焦化或藥液溢出。
2.第一煎需加冷水,第二煎建議加熱水。
3.夏季天氣炎熱,煎煮后的藥液和藥渣應注意冷藏,防止藥物變餿,影響藥效。
4.冷藏后的藥液必須加熱后再服用。
中藥免煎顆粒劑的服法
將免煎顆粒劑去除外包裝后混合,加開水300毫升左右,攪拌溶解,每劑分兩次服用,早晚各服一次,一般在飯后服為宜。
中藥小知識之服法
中草藥有“冷服”、“熱服”之說,服藥時間也有講究。解表藥一般宜溫服,為了達到發(fā)汗的目的;祛寒藥也宜熱服;解毒藥、止咳藥、清熱藥則應冷服;滋補藥宜空腹溫服,易于消化吸收,但量不宜太多;安神藥在睡前半小時,以加強藥物作用;脾胃虛弱者宜飯后服藥,對胃腸有較強刺激的藥物更應飯后服;瀉下藥須空腹時服,而不宜于夜間服用,大便通暢后則應停藥;糖尿病人口渴時服,不拘時間;驅蟲藥早晚空腹時服,利于驅蟲;口腔咽喉病人宜含藥,充分發(fā)揮藥物局部作用;嘔吐病宜少量多次飲藥,減輕胃的負擔,或先服姜汁少許,以降逆止嘔;小孩及體弱患者,藥量宜少;婦女孕期服藥更要謹慎。中藥不宜用茶水和乳汁送服,因茶葉、乳汁易和某些藥物發(fā)生化學作用,降低藥效。